一:電鍍工藝的定義
電鍍車間所進行的生產工藝可分為三個環節,即鍍前表面處理、電鍍處理和鍍后處理。電鍍工藝設備一般是指上述直接對零件進行加工處理的生產設備。
鍍前表面處理的主要工序有磨光、拋光、刷光、滾光、噴砂、去油、去繡、腐蝕、中和以及清洗等。針對零件材料、形狀、表面狀況和加工要求,選擇其中適當的幾個步驟,對零件表面進行必要的修整加工,使零件具有平整光潔的表面,這是能否獲得鍍層的重要環節。鍍前處理工藝中,所用的主要設備有磨光、拋光機、刷光機、噴砂機、滾光機和各類固定槽。
電鍍處理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工藝。根據零件的要求,有針對性選擇某一種或幾種單金屬或合金電鍍工藝對零件進行電鍍或浸鍍等加工,以達到防蝕、耐磨和美觀的目的。電鍍處理過程中所用的設備主要有各類固定槽、滾鍍槽、掛具、吊籃等。
鍍后處理是對零件進行拋光、出光、鈍化、著色、干燥、封閉、去氫等工作,根據需要選用其中一種或數種工序使零件符合質量設備。鍍后處理常用設備主要有磨光、拋光機,各類固定槽等。
二:鍍前表面處理設備
為了得到的鍍層,在電鍍前對鍍件的表面必須進行清理,即表面預處理。表面預處理是電鍍前的一個準備工作,它對整個鍍層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表面預處理可以清除被鍍件表面各種污垢,保證鍍層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提高鍍層與被鍍件表面之間的附著力。金屬表面的腐蝕產物有鐵銹、型砂、焊渣、灰塵、水垢以及各種油污、舊油漆等。在電鍍前,若不將這些污垢清除干凈,不僅會影響鍍層的附著力、外觀、鍍層的耐腐蝕性,而且還可能影響到基體。因此,必須在電鍍前清除掉鍍件表面的上述這些污物。
三:電鍍處理
電鍍(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從而起到防止金屬氧化(如銹蝕),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抗腐蝕性(硫酸銅等)及增進美觀等作用。其基本含義就是:電鍍時,鍍層金屬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陽,待鍍的工件做陰,鍍層金屬的陽離子在待鍍工件表面被還原形成鍍層。為排除其它陽離子的干擾,且使鍍層均勻、牢固,需用含鍍層金屬陽離子的溶液做電鍍液,以保持鍍層金屬陽離子的濃度不變。電鍍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鍍上金屬鍍層,改變基材表面性質或尺寸。電鍍能增強金屬的抗腐蝕性(鍍層金屬多采用耐腐蝕的金屬)、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導電性、光滑性、耐熱性和表面美觀。
四:鍍后處理
鍍后處理和鍍前處理在金屬的表面工藝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許多采用表面鍍技術制造的產品出現缺陷往往都是有前處理和后處理不當造成的,有關前處理的知識在一般的電鍍書中都有比較詳細的敘述,但是對鍍后處理還沒有文章進行過系統的論述,鍍后處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鍍層的耐腐蝕性能或者保持鍍層原有的特性,其中主要的鍍后處理是除氫處理和鈍化處理。為了提高鍍層的耐腐蝕性能,一般都要同時進行除氫和鈍化處理,有些還需要涂有機膜,如鍍鋅件目前一般要經過除氫和化學鈍化處理,仿金電鍍要經過化學鈍化盒涂有機膜等。